文章目录:
文章内容: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正式决定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旨在实现月球科学探测、月球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月球表面软着陆等目标,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嫦娥一号发射背景
1、国际形势
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美国、苏联、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大月球探测力度,美国先后发射了阿波罗、土星5号等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苏联则发射了月球号、月球探测器等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了大规模探测。
2、我国国情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月球探测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射嫦娥一号,旨在填补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
嫦娥一号发射过程
1、卫星研制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承担研制任务,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平台,具备自主控制、自主导航、自主姿态调整等功能。
2、发射准备
2007年9月,嫦娥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组装、测试等工作,9月24日,发射窗口正式打开。
3、发射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发射过程中,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嫦娥一号任务目标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图像
利用高分辨率相机、全数字成像仪等设备,对月球表面进行精细成像,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图像。
2、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含量
利用中子谱仪、高能质子谱仪等设备,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含量,为月球资源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3、研究月球环境
利用太阳风离子谱仪、宇宙线探测器等设备,研究月球环境,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任务提供依据。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影响
1、提升我国航天实力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提升,此后,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月球探测卫星,实现了月球探测的重大突破。
2、推动国际合作
嫦娥一号的发射,吸引了国际社会对我国月球探测的关注,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推进月球探测事业。
3、提振民族精神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月球探测研究,为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和月球表面软着陆等目标努力奋斗。
以下为文章中的表格内容:
设备名称 | 用途 |
高分辨率相机 |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图像 |
全数字成像仪 |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图像 |
中子谱仪 | 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含量 |
高能质子谱仪 | 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含量 |
太阳风离子谱仪 | 研究月球环境 |
宇宙线探测器 | 研究月球环境 |